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小玉的味蕾大評比!

嗨嗨,大家好!小玉我又來了~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酸菜魚」,說真的,我也超愛啦!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

首先,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像是初春的微風,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

而對於刁民呢,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超有古早味!魚肉部分也很扎實,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

不過說到口味選擇,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

什麼是酸菜魚?

新北酸菜魚推薦 》品嚐經典酸菜魚:探索其不朽的風味

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

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起源於渝派川菜,滋味獨特,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

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流程是真的複雜,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

鮮魚: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
酸菜: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
湯頭: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

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

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嘻嘻,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趕緊繼續看下去吧~

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

新北酸菜魚推薦 》品嚐經典酸菜魚:探索其不朽的風味

 

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自己烹飪,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交給他就對了,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

 

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首先,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一開始喝,有點點的酸味,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嘻嘻,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我以前吃過的酸湯、酸菜魚比起來,這家真的是更耐吃!💕

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只有用鹽,超級天然的啦!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超級無敵好喝!💕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辣、鹹、油的口感,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對我來說超級好吃!

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再來說說魚肉~是有帶皮的那種喔!魚肉超滑、皮有點Q,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份量超足,兩人分享剛剛好,價格還很可愛喔!

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口感真的有深度、有層次,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那魚肉部分,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而且喔,他們不用裹粉、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超級實在的!

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嫩嫩的,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完美啊!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我都快醉了~~~

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

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刁民酸菜魚崇德店」,妳知道嗎,人超多的啦!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接近五點才進去喔!

新北酸菜魚推薦 》品嚐經典酸菜魚:探索其不朽的風味

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牆上寫的「不當愚民當刁民」和「刁民我驕傲」真的好有個性,感覺很潮很年輕!

當我們坐下來,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我們就坐在二樓。

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中盛),真的,當魚端上桌,那個盤子超級美,白底藍字,我馬上拍了好多照!

新北酸菜魚推薦 》品嚐經典酸菜魚:探索其不朽的風味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所以幾乎都挑掉了!

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金針菇呢!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最後,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真的是太迷人了啦!✨🍲

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還有魚皮的膠質,酸度也剛剛好。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像豬肉片、金針菇等,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

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

 
 

踏輕酸菜魚

刁民酸菜魚

湯底口感

邱家兄弟生態養殖(鱸魚骨)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濃郁滑順

龍骨湯頭(豬骨)

酸菜來源

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不加黃色素

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魚肉部位

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4人份,烏鱧魚片

不裹粉,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堅持不偷斤減兩

烏鱧魚片

配方工法

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雞心椒、 藤椒、青紅花椒 、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寬粉、木耳金針菇、魚片及花椒油

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

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湯底、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

不過,在多方面的比較後,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當然,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

 

臺中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踏輕酸菜魚,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

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記憶,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新店踏輕酸菜魚推薦

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臺中踏青酸菜魚推薦

結語,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刁民酸菜魚VS踏青酸菜魚

中秋的思念 文/程水清 又是一個中秋節,這是我人生中度過的第65個中秋節。 中國人歷來都很看重中秋節,因為,這是老祖宗們傳承數千年的傳統節日。而我對這節日則比別人更加厚愛一層。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小時候,我家境貧寒,一家人基本上沒有過生日的概念,而我卻是個例外。這倒不是因為我在家中的地位和嬌貴,而是因為我的生日與節日的偶合。所以,即便困難,這一天的餐桌也會添加諸如蒸雞蛋一類的一兩個菜,而且父母及兄姐們都會讓我優先享受“佳肴”,以此來慶祝我的生日。為此,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感到幾分榮幸與自豪。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第三個中秋節,我坐在從昆明開往武漢的火車上。記得那天的掌燈時分,我透過車窗看到遠處星星點點的燈光,看到漸漸明亮的月光下閃過的村莊。那一刻,我恨不得生出雙翅,一下子飛到武漢,飛到古城腳下的那片綠洲,和父母及親人們一起坐在門前的院子盡情賞月。在思念中,我從挎包里拿出老科長在我臨行前送給我的月餅。老科長姓余,名保紅,是1946年參軍的老兵,江西永修人,自稱是我的“半個老鄉”。他理解我思鄉心切,同時也是為了挽留我繼續安心服役共事,特地安排我趕回老家過節。可當時的交通條件實在太有限,緊趕慢趕也只能在火車上獨自煎熬。手上捧著那產自昆明的月餅,怎么也舍不得塞進自己嘴里。雖然我對月餅情有獨鐘,可還是在吞幾口唾液之后,又把月餅包好放進了挎包。因為,年邁的父母雙親在家中期盼著與我團聚,這份親情一定要與家人共享。 兩年前的那個中秋節,更是讓我刻骨銘心。 當時,即將年滿花甲的老伴已是病入膏肓,雖經手術治療,但身體卻每況愈下。那天中午,兒媳特地張羅了一大桌菜肴,兒子開了瓶好酒,孫女為我酌上半杯。一切準備停當后,已經“閉關”多日的老伴在孫女兒的攙扶下走出房間。她和我并排坐在方桌一邊,讓孩子們在她的杯子里倒上一點溫開水,然后欠起身來,無力地拿起酒杯深情地望著我微笑著說:來,我祝你生日快樂!祝你以后幸福 …… 此時此刻,我完全明白她的這一舉動中所包含的全部意義:這將是我們之間最后一個中秋之聚,也將是她給我的最后一個生日祝福。于是,我畢恭畢敬地站起身來,面對陪伴我大半生的老伴深情地道一聲:“謝謝!”其實,近40年的夫妻之情,豈是一個“謝”字能表達的呢?她的真誠,她的勤勞,她的樸實,她的善良,還有她對丈夫及子女們的萬般關愛和精心照料,足以書寫一部人間真情真愛的紀實長篇! 如今,我真的不敢更多地回想那個刻骨銘心的中秋節。因為,就在那個中秋節僅僅十三天之后,她依依不舍地離我而去了…… 中秋啊中秋,你曾經給我帶來過不少歡樂,但也的確給我留下了不少憂傷;至今,仍然給我留下無盡的思念! 中秋想起鄉間 文/張維民 都市高層的窗口,有了高度的優越,足不出戶便可望月賞月,隔著落地大玻璃,滿屋多了一層銀輝,但滿月的光景,似乎走得匆匆,也多了種狹隘的憂郁。唯有在鄉間、老街賞月,才有一番閑適的好心情。 銀色的圓鏡掛中天,把人間的真情映得最明,農家的大碗茶醇厚了秋香,鄉間私語多了份家的叮嚀。團圓的喜悅在大桌上蕩漾。秋波里多了一份掉落的親近,一杯裝著滿月的醇厚,迷糊中總想醉話鄉音。月餅已是一種象征,明月教人知本性,家的感覺最溫馨。團圓彌漫的是文化,中秋升華的是人性。 江南的中秋月最讓人流連忘返,水鄉碧河的倒映,鄉野寬大的胸膛,讓月色更加明朗,月華更如一張銀色紗網,飄浮在原野,如一片仙境。在朦朧的黑夜中,突然從陰霾中,升騰起一輪銀盤,鋪灑在鄉間萬頃秋香中,那是一種多么明凈的豁達,如銀海一樣寬廣。 去鄉間的小鎮、老街賞月,也許在狹小的弄堂里,抬起頭,只有明月一道亮色,如一條玉色的天路,同樣是一種享受。月華滋潤了光溜圓滑的石板路,抹亮了老屋的花窗、屋檐,青磚黛瓦也發出淡淡的、幽幽的光亮,如魚鱗閃爍,斑駁陸離的抱柱,也似乎有了撲朔迷離的浮影。大紅燈籠下,月色似乎變得更加經典,也多了一份孤愁的凄迷之美,仿佛從古代的詩詞中走來。 想起一首詞——“江南月,清夜滿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害怕是必有的,不過,月夜的靜謐,倒適宜在街頭徜徉,老街沒有五光十色的華彩,卻有淡如輕紗的朦朧,小河泛著碎銀般的波光,忽閃忽閃,把寧靜靈動揉和起來,實在是一種別超的夜色美。小街小巷,月夜里,倘若走來夜歸的老人,哼著古老的山歌,那便是一種怎樣的期待?小巷的石板路,已經被磨蹭得光可鑒人,在月色下,這色光宛如有了凝碧的厚重,這月華淡映的光,多像傳世銀元上的包漿,光華中帶著一片懷舊的灰亮。 中秋,我和鳳凰有約 文/風過無痕 鳳凰,因著一個美麗的名字,中秋,我來了。 我來了,恬莊。紅紅的燈籠,漫盈節日的歡樂,古樸的石板,光滑如天上的明月。那些狀元、榜眼的繁華,那些長滿了青苔的孝的故事,已在春天的陽光里,一一返青。于是,游人驚喜的目光,沉醉于紅塵之外的一方寧靜。這里,沒有油紙傘下的丁香怨,這里,沒有梧桐樹下的黃花瘦,這里,只有溫暖的親情,傳承著一份最美的品行。 我來了,鳳凰湖。岸柳輕拂,花草搖曳。點點野鴨,鳴叫回歸的鄉愁,一行白鷺,吟唱唐詩的意境。你是鳳凰山胸襟上的一枚珍珠,你是河陽大地上的一塊碧玉。山水林田湖,這是中國夢的情節。今夜,月色如水,水似月色。水天一色中,蕩漾著“我欲乘飛歸去”的豪情。 我來了,河陽山歌館。踏著遠古的旋律,走近文化,走近歷史。一朵鄉野的奇葩,在五千年前的月光下開放。勞動、生活中的歌聲,在亭臺樓閣間,展示最豐富的鄉情。于是,中央臺,世博會,一波波的掌聲,穿越古樸的天籟之音,唱響了吳歌之鄉的美名。 我來了,萬畝桃園;我來了,金鳳凰溫泉;我來了,鳳凰山、永慶寺……我來了,歷史文化名鎮的每一個角落。鳳凰棲息的土地,延伸著一個個新的傳奇。聽,每一個團圓的家中,人們又在歌唱,歌唱鳳凰的古韻今風,歌唱心中的火紅憧憬! 中秋的味道 文/謝新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童年記憶里的中秋節最香最甜、最有味道。 六十年代的中秋節,我和弟妹們穿新衣、吃美食,奶奶把平時攢下的零食和水果全都端了上來。待圓圓的月兒升起,奶奶才隆重地端上那盤圓圓的月餅。吃月餅,看月亮,把中秋節的氣氛推向高潮。又大又亮的月亮下,我們不懂得欣賞,只會在晚風的輕拂中,聽著奶奶講關于蟾宮折桂,嫦娥吳剛的故事,在奶奶的懷抱里香甜地睡去,中秋的味道是甜蜜的。 七八十年代過中秋,我們已成長為年輕的工人、農民。過中秋雖不再像兒時那樣虔誠那樣雀躍,但她仍然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因為我們可以盤點心中那來之不易、沉甸甸的收獲。 九十年代我已經做了母親,有了家住外地的公公、婆婆。中秋節前夕,散落在天南海北的一家人都會拼命地奔向故鄉。在回鄉的車上人擠得前心貼后心,可心里是踏實的。心里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在月亮升起之初,趕到二老的面前。 如今的中秋有著更豐富的內容:旅游出行、休閑購物、走親訪友、朋友歡聚……對于九零后的女兒,哈根達斯冰淇淋月餅已經沒有誘惑。她在尋找新的口味, 她熱衷在“中秋”大減價的浪潮中購物、忙著計劃出國旅游。而年近花甲的我,拎著一盒象征團圓的月餅帶著老公和女兒,走近父母和親人期盼的目光里,投入到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的懷抱中。和家人聊聊天、敘敘舊,安安心心地吃頓團圓飯,這樣簡單質樸的幸福便是永久的中秋情結,那中秋的味道溫馨無比。 時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些曾經鮮明的片段在歲月的沖刷下漸漸褪色,可過往中秋的味道竟還是那樣歷久彌新,她穿越層層疊疊的回憶,抵達那一個舊日美好的瞬間。也正因此,每個中秋的到來,我們都能重溫那曾經擁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中秋,那一輪明月 文/校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此發問,然而,又有幾人得到答案。 我對明月的惦念是從孩提時代開始的,那個年代,文化生活十分貧乏,所以,逢年過節變成了我幼小心靈的一個期盼。 農村過節,最隆重莫過于春節、中秋和端午,在這三個傳統節日中,尤以正月的元宵節和八月的中秋節月光最圓潤、最明亮。這讓我自小產生了許多夢想,比如說,嫦娥、吳剛什么時候能降臨人間?玉兔、桂樹果真像傳說中那么美?月宮究竟是什么樣子等等。兒時的記憶是幼稚的,但始終是甜美的,即便現在成年了,但也絲毫不會改變昔時的幻想。 真正令我對明月的關注則是從小時候過中秋節開始的。古人說:君子謀道,小人謀食。我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就是平凡人,但我們也常常為衣食而喜而憂。在那史無前例的文革時代,人們熱衷于造反、革命,其結果,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隨處可見,唯有過節,家家戶戶才從平日里節省下來的儲備中破費一次,這是孩子們最快慰的事。我們家也不例外,每到中秋,母親總要買點核桃、芝麻、青紅絲和白糖,然后要花上一整天時間給我們做月餅。父親則很自覺地出門給我們采購能見到的水果。待到晚上月圓升起時,我們全家人聚集在自家后院的葡萄樹下,大家圍著一張大方桌就座,然后由父母分別說些家常話,接著就給每人分嘗食品。雖然,桌上的東西是非常有限的,但大家依然感到十分滿足。說心里話,分給我的那份食品,我從來都沒敢一個人獨自享受過,因為我心里明白,父母把自己博大的愛寄托于月餅和水果分食給兒女,唯獨沒給自己備留。在那個年代,一家人有個平安團圓就已經知足了,那還有賞月的雅興,倒是我自己,每當此時手捧月餅,眼含熱淚遙望明月,心里無限惆悵。 再次對月的感悟是在西北邊陲的一個小山村,那是我棄筆從戎后的第一個中秋,時年十八,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晚上站崗,哨位在半山腰,我眼瞅著從遠處徐徐升起的一輪明月,吐著一縷清輝,幾絲淡得猶如薄紗的云錦,輕輕飄了過去,更顯澄明如玉,天空潔凈。流溢光波的池塘里不時傳來聲聲蛙鳴,柳絲的柔條留戀著水中的云影和月光,微風過處,把那一輪明月攪得如碎玉般搖曳,倒是不知疲倦的星星喜歡熱鬧,抖落一塘調皮的眼睛。月光下,是漫漫延伸的山路,就像一條回旋的巨大銀蛇,一直消失在白楊林的沙沙聲中,整座山巒都靜靜地臥在這月色中。而彌漫在月色中的鄉村,依稀可見,安靜如眠,靜得似乎可以聽到夜色掩映下的潺潺流水,可以聽到微風拂過的樹葉飄落,可以聽到小鳥的切切細語,這種寧靜、安詳瞬間引發了我的思鄉情懷,我喃喃自語:親人啊,你們可好。霎時,一股無名的淚花奪眶而出,雖然不知緣由,可心里明白,這是想家了。從那時開始,我真正領悟了古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 光陰荏苒,時序變遷。當歲月把樹苗澆鑄成材時,我又莫名其妙地來到了古城。作為一個社會人,可能被環境改變;作為一個職業人,也可能會影響環境。作為一個本分、敬業的人來說,工作也許是一種樂趣,可是,當自己心緒不佳時,蘊藏在心中的那點迷茫也時常令人憂慮、彷徨。所以,對月吟詩、借酒消愁也就習以為常。 這又是一個中秋的夜晚,編輯好次日出刊的文稿,時鐘正好清脆地敲了十下。我出門漫步于古城的中心廣場,找到一家烤肉店在門前落座。端著剛斟滿的啤酒,聆聽著賣唱藝人那悠揚的笛聲,仰望著浩瀚的夜空,才發現城市的月亮是那樣孤獨,總是在夜深人靜時才掙脫出擁擠不堪的樓群,如同一個被冷落了的雪餅可憐巴巴地掛在藍天,那慘白色的乳光被城市交相輝映的霓虹燈襯托得黯然失色。被名利所累的人們還在這五顏六色的流光異彩中馬不停蹄地奔走,生怕一不留神就會失去一次發財的機會。世俗的紛爭已經使他們筋疲力盡,誰還有賞月的興趣。每當此時,我就會想到自己,不正像城市那輪月亮嗎?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而我有三個故鄉四個月亮,第一個故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個月亮叫情思,使我懂得了珍愛親情、友情和愛情;第二個故鄉是我成長的地方,那個月亮叫鄉愁,讓我不能忘記養育自己的一方水土;第三故鄉是我謀生的地方,這里的月亮叫思索,引發了我無數感慨,也激發了我對社會的認知和奮發向上的念想。我的第四個月亮在天上,她清澈如鏡,能照出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也能指引我看清坎坷、坦蕩和方向。我由衷地感謝上蒼,感謝他給人類留下了一輪永不消失的月亮。 月圓中秋夜 文/桂亞萌 又到一年中秋時,月圓惟憶家鄉人。 明天才是中秋,但是現在就想寫一點東西,此時現在的心情。 中秋是節假日,在日歷匯總會特別標注出來,每到這樣的日子,都會有特定的假期,雖然不長卻很令人興奮。可惜今年的中秋依舊是假日,可是已經“泯于”周末。對于官方的解釋我無心了解,同時也沒有什么可抱怨的。最近的時日里,有沒有假期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去除了假期的成分,突然發現中秋是個值得過的節日。中秋是個團圓的日子,每到中秋,一家人團坐庭院,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在那輪明月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和諧美滿。只是這么一個美好的寓于,卻是一種不能實現的童話。我已經很久沒有與家人一起過中秋。而在一個人的日子里,過一個中秋佳節,實在說不上美好。 月餅是中秋的符號,可是月餅卻并不總是美好。雖然在節日左右吃一兩個還不令人生厭,日常里,真不會主動去嘗試。明天就是中秋節,看到擺在前排的月餅,突然有種渴望,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驚喜。不過最后還是沒有買。 吃著月餅,和家人通過電話,中秋似乎沒有更多的慶祝,依舊平常的生活。不過包含著人們的期許,中秋終究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即便平平淡淡,也會有別樣心思。我高中的語文老師,除了偶爾露出意識文藝的氣息,一般時候是平常的大媽。她的文藝氣息主要表現在兩件事,一件是在講解《滕王閣序》時,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解讀。當時她滿懷深情的問我們,“你們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副畫面嗎?”面對著我們渴望的目光,她微笑著說起當年去蕪湖同學家,看到的落日晚霞孤鳥,她說這是她見過的最美的畫面。我覺得在那一刻她受到了文藝的洗禮,可是卻沒有結出文學的果實。不過她的情態讓我明白了文藝確實是存在的。 另一件事,便是在中秋的晚上,她對我們說起,她去年中秋在中學的校園里,望著天上的明月,再一次接受了文藝的洗禮。那月,那樹,那人共同構成了她的回憶,變成了對我們在晚自習的中秋夜晚的鞭撻。雖然我已經忘了她的描述,但是我記住了她對中秋的執著。在我看來,明月常有,樹常有,感慨也常有,可是在中秋的一切,便具有了明顯不同的意義。 這便是我記憶中,最具情懷的中秋。可是我真正和家人在一起的中秋,并沒有這些情懷。 我的家人不會有比平常更多的情懷,或許對于中秋,他們也會有屬于自己的理解,買些月餅,糖果,一些好吃的零散,讓我感覺中秋的美好。同時在中午的時候,做更多的好吃的,或者煲一鍋湯,或者一些不常吃的菜。這些就是我們對于中秋的慶祝。在中秋這一天,我們像往常一樣生活,或許會期盼在中午吃頓好吃的,然后在晚上抬頭看一看圓月,在寧靜的夜晚里結束一天的忙碌,也結束了中秋的一天。 在平常的一天里,那些平常的紀念,卻是如今我最期望的事情。只是卻也欲求而不得。 >>>更多美文:好文章

改國換民, 寫天說地。 得人扶手, 洗身凈心。 >>>更多美文:自創詩

砰!砰!砰!門外傳來巨大的腳踢門的聲音,有如強盜要搶劫一般。怡兒媽趕緊放下手中正在炒菜的鏟子,關上電磁爐,雙手習慣性地擦擦圍裙,小跑著開門去。 還沒到門口,高大的怡兒爸,一邊拿著手機一邊拿著充電寶,眼睛完全不離開手機屏幕,諾諾地對正在忙活的怡兒媽說:“我來開。” 打開門,怡兒頭頂倒扎著紅領巾,腰間用外套圍著,活脫脫一小狼外婆;雙手像得了什么寶貝一樣,緊緊地捂著,兩個大眼睛格外地興奮,小臉兒嘟嘟地紅著,還微微喘著氣;的確,從一樓爬到六樓花了不少的力氣呀。 爸爸開了門,覺得小人兒這么久沒有跑進房間間,不大對勁呀,就回過頭來,眼睛終于從手機屏幕上移開了;推推眼鏡,問正想沖進來的怡兒:“怡兒,你手上是不是有蟲子?” 怡兒樂壞了,以為爸爸要傾聽她今天有什么收獲,就高興地回答道:“爸爸,我抓了一只斷了尾巴的壁虎,它受傷了。”怡兒抬起頭,可憐地看著爸爸,好希望爸爸的心情跟她是一樣的。 “很好!”爸爸停頓了一下,怡兒差點要樂起來了,“今天你就和它一起在外面好了。”爸爸說完,看也不看一眼怡兒就關上了門。怡兒被爸爸的這句話的逗號愣住了,好久才回過神來。本來因為高興而幾乎要歡呼的小肩膀只好塌下來,完全沒有了形狀。 這是喜歡蟲蟲的怡兒第六次被爸爸拒絕進門了;第一次是因為怡兒要帶著幾乎要病死的路邊小貓回家里。第二次是因為怡兒帶回來一個巨大的螳螂。第三次是因為怡兒帶回來草叢里撿到的大蝸牛。第四次吸取教訓了,帶回來幾條毛毛蟲,而且嚇到了正在盛湯的媽媽。第五次是因為怡兒帶回來在草坪里抓到的一瓶子蚱蜢。這時又累又餓的怡兒小心翼翼地打開緊捂著的小手,對手中的壁虎說:“別急,爸爸只是有點生氣,因為他玩游戲打怪獸又失敗了;你先乖乖地在鞋子里待一會兒。” 看了看門前鞋架上的鞋子,爸爸的大皮鞋太臭了,會熏死小壁虎的,不能放;媽媽的高跟鞋,一會兒她要出門,肯定要暴露小壁虎,也不能放;我的水鞋,對,近來不下雨,穿不著水鞋,放在里邊肯定很安全。因而,怡兒決定讓這只斷了一截尾巴的壁虎在她那雙小米格紋的水鞋里先待一會兒。 安頓好小壁虎之后,怡兒再次敲門,吸取了剛才的教訓,這次怡兒很淑女地敲門,“咚——咚——咚”,因為媽媽講過,女生要淑女一點才可愛。 “手里還有蟲子嗎?”門里傳來爸爸巨大的嗓音,可以想象得到,他的眼睛肯定還在手機屏幕上,從不會隨意離開一分鐘。 “報告家長:沒有了!”怡兒很認真地回答,一邊可憐地瞅了瞅放在水鞋里的小壁虎。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FISF1515CEFE15EWFEF


新北酸菜魚推薦
台南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酸甜和諧,引領味蕾新境界

arrow
arrow

    j88t3ex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